慢性鼻竇炎
慢性鼻竇炎
病理
鼻竇炎是指鼻竇黏膜發炎的病症。鼻竇是位於鼻子、面頰和前額中充滿空氣的囊袋,可排出鼻腔內的分泌物。鼻瘜肉(鼻腔內的非癌性的生長物)亦可能會伴隨鼻竇炎出現。而慢性鼻竇炎是指症狀持續超過12週,主要由免疫系統對某些刺激物、過敏原或感染的反應失調有關。
症狀
當鼻竇發炎時,有機會出現以下症狀:
- 鼻塞
- 鼻涕分泌或倒流到喉嚨
- 臉部疼痛
- 嗅覺下降
不少慢性鼻竇炎的患者會同時患有哮喘,可能令潛在的肺部疾病惡化。 另外,慢性鼻竇炎的症狀可能與其他鼻炎或癌症相似,建議尋求醫生的意見。醫生可能會將你轉介到過敏專科或耳鼻喉科接受進一步評估。
如何得知患有慢性鼻竇炎?
當醫生懷疑你患有慢性鼻竇炎時,會詳細詢問你的病史。以下各種檢查都有助診斷或確定原因:
- 鼻腔內窺鏡:一條細軟管的末端帶有鏡頭,讓醫生查看鼻腔內部並評估鼻腔內壁是否有發炎及鼻瘜肉等情況,或其他導致症狀出現的病變。醫生可能會採集少量組織樣本(即活檢)來確定病因。
- 影像檢查,例如電腦斷層掃描(CT掃描):透過鼻子和鼻竇的詳細影像去識別異常結構。
- 過敏測試:如果懷疑慢性鼻竇炎是由過敏導致,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過敏測試以確定誘因。
- 血液檢查:可以識別潛在的免疫系統疾病或其他導致病症的狀況。
治療
慢性鼻竇炎有不同治療方案,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而制定。
慢性鼻竇炎患者若有吸煙的習慣,會建議他們戒煙。若某些環境過敏原(例如塵蟎)是誘發因素,則應採取相應措施減少接觸過敏原。
治療 | 好處 | 壞處 |
---|---|---|
鼻內類固醇:
為第一線治療,用於減少局部炎症 |
|
|
口服類固醇:
嚴重和病情反覆的患者可以短期使用少量口服類固醇來緩解症狀 |
|
|
手術(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):
為鼻內類固醇效果不顯著的患者的一線治療
|
|
|
生物製劑(例如度匹蘆人單抗,Dupilumab):
生物製劑是一類較新的藥物,可用於治療慢性鼻竇炎,尤其適用於手術後復發的情況
|
|
|
決定治療方案前,患者應與醫生詳細討論以了解各種治療方案的風險和好處。
迷思
手術是否可以根治鼻竇炎?
手術可以是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隨鼻瘜肉的選擇之一。研究顯示,其復發風險可能高達10-60%。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再次接受手術。在某些情況下,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其他手術或治療來處理復發的鼻瘜肉。慢性鼻竇炎伴隨鼻瘜肉的患者應與醫生密切聯繫,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,以滿足患者的需求,並最大限度減少復發風險。
抱歉,暫時未有相關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