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鼻竇炎

慢性鼻竇炎

PrintCopy Link

病理

鼻竇炎是指鼻竇黏膜發炎的病症。鼻竇是位於鼻子、面頰和前額中充滿空氣的囊袋,可排出鼻腔內的分泌物。鼻瘜肉(鼻腔內的非癌性的生長物)亦可能會伴隨鼻竇炎出現。而慢性鼻竇炎是指症狀持續超過12週,主要由免疫系統對某些刺激物、過敏原或感染的反應失調有關。

鼻竇炎

鼻竇炎瘜肉

症狀

當鼻竇發炎時,有機會出現以下症狀:

  • 鼻塞
  • 鼻涕分泌或倒流到喉嚨
  • 臉部疼痛
  • 嗅覺下降

 

鼻竇炎症狀

不少慢性鼻竇炎的患者會同時患有哮喘,可能令潛在的肺部疾病惡化。 另外,慢性鼻竇炎的症狀可能與其他鼻炎或癌症相似,建議尋求醫生的意見。醫生可能會將你轉介到過敏專科或耳鼻喉科接受進一步評估。

如何得知有慢性鼻竇炎?

當醫生懷疑你患有慢性鼻竇炎時,會詳細詢問你的病史。以下各種檢查都有助診斷或確定原因:

  1. 鼻腔內窺鏡:一條細軟管的末端帶有鏡頭,讓醫生查看鼻腔內部並評估鼻腔內壁是否有發炎及鼻瘜肉等情況,或其他導致症狀出現的病變。醫生可能會採集少量組織樣本(即活檢)來確定病因。
  2. 影像檢查,例如電腦斷層掃描(CT掃描):透過鼻子和鼻竇的詳細影像去識別異常結構。
  3. 過敏測試:如果懷疑慢性鼻竇炎是由過敏導致,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過敏測試以確定誘因。
  4. 血液檢查:可以識別潛在的免疫系統疾病或其他導致病症的狀況。

治療

慢性鼻竇炎有不同治療方案,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而制定。

慢性鼻竇炎患者若有吸煙的習慣,會建議他們戒煙。若某些環境過敏原(例如塵蟎)是誘發因素,則應採取相應措施減少接觸過敏原。

治療 好處 壞處
鼻內類固醇:

為第一線治療,用於減少局部炎症

  • 價格便宜
  • 藥物只局部針對鼻子,適當使用可以將副作用降至最低
  • 對大多數患者有效
  • 局部性副作用,例如鼻腔乾燥、疼痛、流鼻血
  • 並非對所有人有效
  • 不能立即見效
  • 需要定期服用,停藥可能導致症狀復發
口服類固醇:

嚴重和病情反覆的患者可以短期使用少量口服類固醇來緩解症狀

  • 效果迅速:口服類固醇通常在服藥後數小時內見效
  • 短期緩解:有助於控制突然惡化的病情
  • 全身性的副作用包括提升感染風險、體重增加、提高血糖和血壓、骨質疏鬆症、抑制腎上腺激素分泌
  • 復發風險:不能把鼻竇炎治癒,一旦停用症狀可能會復發
手術(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):

為鼻內類固醇效果不顯著的患者的一線治療

 

 

  • 改善症狀控制
  • 減少對藥物的需求
  • 提高生活質素
  • 手術可能對某些有結構異常(例如鼻中隔彎曲)的患者有好處

 

  • 手術併發症的風險,例如出血
  • 復發風險
生物製劑(例如度匹蘆人單抗,Dupilumab):

生物製劑是一類較新的藥物,可用於治療慢性鼻竇炎,尤其適用於手術後復發的情況

 

  • 針對性治療:藥物針對某種特定導致發炎的蛋白質
  • 減少使用口服類固醇
  • 減少使用鼻內類固醇
  • 效果持久:單次用藥對於部分患者已經有持久效果

 

  • 價格較昂貴
  • 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過敏反應
  • 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數據有限
  • 屬於注射治療
  • 效果因人而異: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對生物製劑產生良好反應

 

決定治療方案前,患者應與醫生詳細討論以了解各種治療方案的風險和好處。

迷思

手術是否可以根治鼻竇炎?

手術可以是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隨鼻瘜肉的選擇之一。研究顯示,其復發風險可能高達10-60%。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再次接受手術。在某些情況下,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其他手術或治療來處理復發的鼻瘜肉。慢性鼻竇炎伴隨鼻瘜肉的患者應與醫生密切聯繫,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,以滿足患者的需求,並最大限度減少復發風險。

個案分享

研究及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