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節性癢疹
結節性癢疹
病理
結節性癢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,主要特徵是患處劇烈搔癢和腫脹,這是由神經相關的發炎引起。患者會因不斷抓癢而導致皮膚變厚,形成硬而突起的結節。受影響的皮膚會出現增厚和生長不均勻等情況,皮膚受到刺激亦會引發免疫細胞的介入。
症狀
![]() |
皮膚出現結節 患者可能會發現一些硬而凸起的結節,感覺乾燥並且出現結痂。這些結節常見於手臂和腿部的伸展面,也可能出現在背部、腹部和頭皮。結節的顏色可能與膚色一致,也可能呈現淺粉紅色、深紅色、棕色或黑色。結節的大小不一,並可能同時影響皮膚的表層和中層 |
|
痕癢和不適 這些結節會令患者感到非常痕癢,尤其在晚上。有些人還會感到灼熱或刺痛。搔抓可能會導致開放性傷口(潰瘍),增加繼發性感染的風險 |
治療
結節性癢疹一旦出現,難以自行康復及緩解,患者需透過診斷及積極接受治療才能及早控制疾病。
![]() |
皮質類固醇注射
向結節注射皮質類固醇,使結節變平並減輕搔癢 |
![]() |
外用藥膏
塗抹藥膏或軟膏,包括抗組織胺、強效皮質類固醇激素和鈣調磷酸酶抑制劑,以減輕發炎和搔癢 |
![]() |
免疫抑制劑
降低免疫反應的藥物,特別適用於有自身免疫問題的患者 |
![]() |
冷凍療法
以液態氨凍結結節,通常與皮質類固醇注射同時使用 |
![]() |
光線治療
使用紫外線(UV)照射來減輕搔癢和促進皮膚癒合 |
![]() |
生物製劑 近年,生物製劑發展為結節性癢疹的新型治療方法。當中,度匹蘆人單抗(Dupilumab)成為首個獲得批准用於治療結節性癢疹的生物製劑,為此病的系統性治療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選擇 Dupilumab為皮下注射,能有效減輕曾接受過局部和系統性治療的患者的搔癢和皮損情況,並且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。研究顯示,使用dupilumab的患者中在12週後症狀有明顯改善。在另一項研究中,約60%使用dupilumab的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。接受生物製劑可能會出現注射部位疼痛或紅腫等反應,甚至可能出現嚴重過敏反應。因此在接受治療前,患者應向醫生查詢
|
復康
治療有助於減輕搔癢和腫脹,通常在數天至數週內可見效。由於結節性癢疹病情反覆,即使在患者開始感覺好轉後也可能會復發。識別並避免誘發症狀的因素,例如壓力,對控制病情有幫助。此外,持續使用保濕霜和溫和的護膚品也能保持皮膚健康,並防止復發。有些患者可以完全康復,而有些患者則可能會留下結節或疤痕。患者應避免搔抓、剪短指甲、穿防護衣服。如有需要,可向相關醫護人員查詢或尋求心理支援,處理情緒問題。
迷思
結節性癢疹不會傳染,亦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。
抓癢會導致出血、疤痕,並增加感染的風險。
雖然結節性癢疹可能會暫時好轉,但它是一種慢性疾病,通常需要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症狀。
恢復需要時間,由於結節性癢疹是慢性疾病,可能需要多方面的治療,因此,通常需要持續的管理。即使病情有所好轉,也可能會復發。因此,找出誘發因素對於長期治療至關重要。